顯示具有 瑣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瑣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7月2日

在馬背上思考「智能」


傻傻馬兒,教我重新思考智能,是若愚般的大智

我們要的智能是什麼樣的智能?我們對智能的認知是什麼?我們面對智能靜靜是什麼樣的心態?這個問提前前後後被討論了好久,因為工作關係,無可避免的一直繞在這個議題裡。我以為處在科技產業的我,已經聽過了各種最前端的想法了,直到我開始學習馬術時,在馬背上,我又重新思考了一次這個問題。

先說幾個近期刺激到我的思考的事。
2015年夏天,聽了場藝術博覽會的得獎者座談,台上其中一位講者說了件事,我印象深刻,他提到的大概內容是,以前的「人工智慧」是工程師寫各種判斷式去模擬出來的人工智慧。而現在的人工智慧,是在大數據的輔助下,不只有判斷與計算,還有蒐集到的資訊,是透過學習而產生的,貼近真實人類行為的人工智慧。

後來,在網路上又看了一篇關於自動駕駛的智能車的道德問題的文章(Why Self-Driving Cars Must Be Programmed to Kill)。這樣的議題是哲學思考裡的經典問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那本書裡還有一整個章節在討論這件事。內容大概是在說,自動行駛的車上路前的一個道德問題是,今天車子前進時,前方有人,煞不住的狀況下,是否轉彎。轉彎的另一方,可能撞上不在車子原本運行軌道上的人,那車子要如何判斷。這樣的問題,平常是以火車坐假設,但是換到一般路上,沒有固定軌道與路線的車上時,整個變得越加複雜了。進而去探討,當科技一直發展,走在技術最前端的人,擁有思辨的能力的重要性。也就是,如果在做一件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的時候,所要具備的,知道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能力。

這些刺激,讓我領悟到所謂的「智能」或所謂的「人工智慧」,不是一味的精益求精,也不是費盡心力像個人,不是通過圖靈測試(Turing test)或是贏過一代棋王,就是了不起的偉大的人工智慧,而是機器能自行運作到到某種極致時,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對一個智能的什麼的期待究竟是什麼?我們希望它自己知道我們想要什麼,然後就自行完成嗎?我們希望他能完成人類可以完成的活,然後就可以輕鬆擁有以往負擔不起的便利嗎(Siri vs. 聘用人類特助)?


幫上完課的馬兒沖涼

年初,我學習了馬術,在馬背上,我又重新思考了關於「智能」的問題。
馬是在車出現前的一種交通工具,我總當他是車的超級復刻板。如果拿馬跟智能車來看,「馬」在某方面看來,實在是超智能的,與生俱來的智能車!因為一匹馬是絕對不會跑去撞到另外一匹馬的。我在學習騎馬的過程中,總是有控制不好馬的時候,也就是我給馬兒的指令不夠明確,讓馬兒困惑地亂走一通的狀況,但是即便我讓馬兒跑起來,即便我控制不好方向,馬怎樣都不會往另外一隻馬或是牆上衝去,牠撞到東西前,就會自己停下來,我控不好方向,讓馬衝向一另一匹馬時,只有我會被教練斥責,但是馬是不會撞上去的,因為他是個有意志的生物體,他完全沒有道理要跑去害自己受傷。

此外,馬兒是膽小的生物,加上馬場的馬兒被人類飼養在很安逸的環境,有時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受到驚嚇,發生爆衝的狀況。對於初學者的我,教練教我處理馬兒爆衝的狀況就是人自己要先穩住,給馬兒停下來的指令,如果馬兒不停,那就要引導馬兒到牆角去,避免馬兒隨自己的自由意志亂跑,這樣馬背上的人無法預料馬兒的下個動作時,就容易被馬兒甩下來。馬兒被導到牆角後,不會讓自己往牆上撞去(只有人類才會撞牆自殺),自然就會緩下來了。

馬兒其實傻傻的,沒有太多想法,騎乘者稍微對他施壓,他就會往反方向「逃跑」,至於「逃跑」過程中,遇到什麼障礙或狀況,反正牠就是被要求要跑那個方向,其他的他就會以讓自己受到最少傷害的方式去完成。
馬兒是逃跑形生物,靠著牆才有安全感,只是放任牠靠牆,撞牆的就是我了⋯⋯

一個有自己的腦的交通工具,在馬身上好像有些部分就變得單純的許多。馬雖然匹匹有自己的個性跟情緒,但是基於馬一定不會讓自己受傷,所以只要駕駛牠的人能穩在馬背上,基本上時不太容易發生騎手與馬兒一起毀滅的狀況。而車子會自行運算後,相當於是有了自己的腦,他的腦是人造的,所以不會受驚嚇,不會有情緒,也不會有沒來由的脾氣。但是他對外在環境的判斷呢?到底是車要自己判斷用什麼方式照護使用者;還是車只要判斷要如何保護自己,並連帶保護使用者;還是他只管自己運行,但是讓使用者很容易的能夠引導他完成工作目標?

每匹馬兒都有自己的脾氣,這天這批馬兒,死活不讓我牽走

雖說,我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得不出什麼結論,但是,智能這件事,不也還是在進行中嗎?怎麼會有個解呢?只是馬兒教會了我一些新想法,於是分享分享。


關於「智能」、「人工智慧」、「科技」的思考,我還喜歡下列這些:

  • Rodney Brooks: Why we will rely on robots
  • 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The Second Machine Age: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y)by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 安德魯‧麥克費  (Erik Brynjolfsson,Andrew McAfee)



2014年2月24日

【倫敦生存】倫敦修相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一直讓我引以為傲的 Canon G12 就在我某一次的旅行中罷工了
而更令人氣餒的是,就在我旅行結束後的十二個小時內我必須使用相機來記錄工作內容,並且在一周內,又得出發去下一趟旅行,也就是修好相機變成我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然而,神奇的是,在問遍各方親友後,我從中文使用者得到許多中文的祝福,並且在非中文使用者中得到許多的「我很遺憾(I am sorry)」,就是沒有人有類似的經驗,只能朦朦朧朧地提供我個以似可能或許有機會的解決方向。所幸,天總待我不薄,在歷經一番波折後,事情也算順利地解決了,所以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我來分享一下修理相機的資訊,如果起他人有相關的訊息,請不吝告知,我再把訊息更新以便其他人使用。

----正文開始----

壞掉的相機:Canon G12


Act I : Canon (UK) RCC 官方授權維修站

在Canon的官方網頁上可以查到倫敦近郊幾個官方授權的維修點,實地走訪了一趟位於Northen Line 北邊底站 Edgware 轉搭公車繼續往北的 Centennial Park, Elstree 園區的 Canon (UK) RCC維修站。


( Centennial Park, Elstree 園區入口,就是個很像科學園區的地方)


( Canon (UK) RCC維修站) 


在這樣官方授權的維修點維修,就是公定價格,不管大小問題,他們針對不同型號的相機都有個定價,送進去就是那個價,不會因為問題小而有所折扣,並且確定會修好,並且做清理的動作。所需的時間起碼一週左右。
價格的部分可以打電話去詢問,當時我壞到的 G12 為修費用約莫是一百三十幾磅。

( 維修前要填一份表格)


Act II : Jessops

顯然的, 以我當時的狀況來說,十分的不適用,我只好當這是另一趟倫敦踏青之旅,轉而往其他方向尋求協助。在一番建言以及邏輯判斷下,找上了 Jessops 這個專賣相機的地方。在與店員談過之後,店員給出了十分忠懇的建議。先是給了我 Z&D Computer Co 這個電子產品維修店的資訊,讓我先去讓他看看是不是什麼大問題,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購買墊檔的簡便相機。Jessops 的店員好在,也不會廢話推薦沒來由的比較貴的相機,會很誠懇地分析,這臺比另一臺貴是因為多了什麼功能,那實際使用上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或是擺明這告訴你,就是個花俏的噱頭讓他貴了,沒什麼特別的事的話,就不用傻傻花那冤枉錢了。
所以後來評估狀況後,我需要買臺簡便的相機急用時,就照著他的建言買了合用的款式了。而事隔半年多,中間陸續大小旅行與作業上備著它時,都還堪用。



Act III : Z&D Computer Co

故事進行到這邊差不多也該結局了。我的相機最終是在這邊得到解救。

( 一間小小的店,還有上網的地方)

東西送來這邊會先初步的檢查一下,拆機檢查就需要付個十鎊的費用。檢查完後會大略告知是什麼地方出問題,如果檢查完決定要讓他們作為修的動作的話,維修的費用就會涵蓋檢查的費用,也就是付維修費的時候,就可以扣除檢查費用。
最後檢查出來是電路板出問題,維修費用需要九十三鎊,不過可以趕得及在我出遠門前兩天修好,修好後有三個月的保證。
這樣一來,不論是時間跟費用上都還算過得去,事情也算圓滿落幕了。



相關訊息:

Unit 130 Centennial Avenue, Centennial Park, Elstree, Hertfordshire, WD6 3SE
Tel: 0207 660 0186
Fax: 0208 731 4139

Jessops (London Oxford Street)
129-131 Oxford Street, London W1D 2HU
Tel: 0207 4343586

Z&D COMPUTER CO
Business Time: Monday - Saturday: 10:30 - 18:00
56A New Oxford Street, London WC1A 1ES
Tel : 02075800855

2012年8月17日

驚醒



我很失禮的有個糟糕的壞毛病
自己一個人在餐廳或咖啡店常常吃著吃著就睡著了
偏偏,又很愛一個人吃飯

千防萬防,還是會碰到鬼

這天,路過一間巧克力店
點了杯 Chilly Chocolate ,找了個隱蔽的位置就做下來發呆了
所謂發呆,就是一種靈魂出竅的過程
靈魂都飄走了,就很難同時注意肉體的狀況
在我還不確定我的肉體是否進入休眠狀態的時候,一個響亮的聲音近乎是當著我的面發出
才回過神來,我面前已展滿了一群人
有個人正洋洋灑灑地介紹巧克力制作的過程

一會兒後,眼看著這群人就要漸漸離去
我的靈魂也漸漸地又要再次脫離肉體
說時遲那時快
這群人又漸漸地往我的方向移動
逐一就坐
除了我的亞州臉之外,我整個人非常自然的就融入這群人之中了
跟著他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巧克力的牒文軼事

這些人是這樣的
他們是從網上購買了一個小旅程
然後就出現在這了

結果,上了一天課,本想喝杯可可好好放鬆的我
就這樣多上了一堂課
累到都要亢奮了

最後,來點這間巧克力店的照片吧
只是,我只喝過一杯飲料- chili chocolate,無法做任何深入的報導


畫般的巧克力片




一樓的巧克力豆烘焙機




地下室的座位



地下室的可可攪拌機



地下室的製作區



從地下室可以往上看到一樓



我就是被這群人驚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