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

List|文章清單

基於,我實在掌控不了 Blogger 的 Tag 這件事,所以我自己整理這個清單。
以下,分類後,最新的在最上面


倫敦大小活動事
The Lord Mayor's Show (2013.11.12) 遊行
【倫敦生活】Eat Your Heart Out -- 恐怖蛋糕展 (2013.10.31)
【倫敦生活】倫敦的百貨公司們 (2013.10.26)
Greenwich Festival 2013 (2013.07.21)
Piccadilly Circus Circus  (2012.09.02)
The Notting Hill Carnival (2012.08.31)
Recipease  (2012.08.20) 店家,Jamie Oliver
驚醒 (2012.08.17) Hotel Chocolate
Neil's Yard (2012.08.16)
Sir John Soane’s Museum  (2012.08.08)


倫敦生活大小事
大英圖書館・好強好強! ( Business & IP Centre )  (2014.03.21)
【倫敦生存】倫敦修相機 (2014.02.24)
【倫敦生存】大魚大肉過日子 -- Smith Market & Billingsgate Market (2014.02.14)
【倫敦生存】倫敦剪髮  (2014.02.04)
走路也是一門學問 (2012.08.20)
河邊 (2012.08.17) 不知名的地方


設計
在馬背上思考「智能」 (2016.07.02)
CES:Intel Keynote 2015 整理 (2015.01.07)
【倫敦】Material Lab (2014.11.09)
Milan Salone 2014  (2014.05.30)
【科技】oPhone 氣味也可以數位化傳遞了! (2014.05.14)
數位購物訊息 at Harvey Nichols (2014.02.10) 倫敦
Poundshop + KKOutlet + The Book of Everyone (2014.02.08) 我的實習工作
Poundshop at KKOutlet (2013.12.29) 我的實習工作
Poundshop + Selfridges : The Bright Young Things (2013.09.26) 我的實習工作
Android 網頁小巧思 (2013.06.17)
London Design Festival 2012 (2012.10.02)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Design Junction (2012.10.01)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Roca (2012.09.28)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BE OPEN Sound Portal (2012.09.27)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YO! HOME (2012.09.27)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100% Design (2012.09.27)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TENT London / Big Brand (2012.09.26)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V & A (2012.09.26)
London Design Festival - The Conran Shop - RED (2012.09.25)
Yayoi Kusama x Louis Vuitton x London  (2012.08.29) 櫥窗
The Big Chair Project  (2012.08.22) 倫敦


飲食
【食】bouillabaisse -- 南法馬賽的經典美食 (2014.04.02)
Max Bordeaux | Wine Gallery & Cellar  (2014.03.28) 法國波爾多
Macaron at Paris (2013.06.06)
吃在歐洲 (2013.05.30) 如何找餐廳
土耳其文化課 - 肉 (2012.08.25)
Turkish Treat! (2012.08.13)


歐洲旅遊
Szimpla Kert | Budapest 廢墟酒吧孕育了文化(2015.09.28)
Saint-Émilion -- Macaron & Wine(以及業餘的購酒經驗分享)(2014.06.12)
BMW Welt - The BMW Plant Tour (2013.10.16) 德國慕尼黑
Alberobello - Trulli Colarossa 民宿 (2013.06.02)
Alberobello / 南義 (2013.06.02)
德國 最終站 Berlin (2012.09.23)
德國 第二站 Köln(科隆)(2012.09.22)
德國 第一站 Aachen (2012.09.19)

故事
【那些旅途中的故事】學習的機會 (2017.04.03)
【那些在旅途中的故事】多出的時間是拿來賺取更多的時間 (2017.03.26)


表演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2014.03.07)
La Nuit Aux Invalides - 4D 聽覺與視覺的饗宴 (2013.04.27) 巴黎



其他
救回 Keynote 在更新過程中損毀的檔案 (2014.11.03)
【工具】Diigo -- 整個網路都是我的圖書館 (以及電子書的事) (2014.02.20)
「IfOnly」 make it real! -- 另一種商機 (2013.11.12)
Tim Minchin Occasional Address and Honorary Degree of Doctor of Letters (2013.11.02)
Disable (2013.06.07)
附加價值 (2013.01.20) Rory Sutherland
土耳其文化課 - 圖騰 (2012.09.01)
Online Show (2011.01.15) Burberry online show


2017年4月3日

【那些旅途中的故事】學習的機會

(天氣好時,會在草地上上課  @美國東岸)

那是我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學習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
那是堂語言課,比起語言,我們學習更多關於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有一天,文法課
大家輪著舉手回答習題。
我特別印象深刻,班上一位義大利來的男孩。他專門挑他不確定答案的問題回答。
對他而言,那是他的權益,讓老師糾正他的錯誤的權益。
他是學生,是來學習的,在課堂上表現好棒棒,答題全部正確,下課出了教室也就結束了。
只不過是把答案填正確,那他永遠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錯給老師看,老師就一定要解答,他就爭取到了學習的機會了。

我還在學習舉手發言的勇氣時,他教了我犯錯的勇氣。
然後我在長大的過程中也漸漸明白,趁年輕,去衝去闖去嘗試。
如果要出糗,如果要犯下甚麼愚笨的錯誤,年輕時候的傷害總是相對小,還在大哭與大笑就能過去的範圍內。

//2005 夏天的故事

2017年3月26日

【那些在旅途中的故事】多出的時間是拿來賺取更多的時間

與一群朋友走進了一間為在巴黎的越南菜餐廳。越南與法國之間的故事,又是一大篇關於殖民、歷史與政治的複雜問題,而我們只是一群受夠了接連幾天令人無言以對的食堂飯菜的亞洲人以及對於亞洲菜充滿好奇的歐洲人,就圖個解饞與新鮮,無暇去思考這間越南菜飯館落在巴黎的深度問題。由於人數眾多,我們瞬間佔據了整個食堂,晚到的幾個(例如:我)就坐到了一旁的邊桌。

在巴黎期間,這間便宜又好吃的越南菜,是我們解決晚餐的好去處


鄰座的他,目測年約四五十,對於我們這一幫彩色又聒噪的人起了好奇,見我們用英文喋喋不休,他與我攀談了起來。爾後,坐我另一側的朋友對這事甚有抱怨,怪我跟陌生人聊了這麼久,因為在一天的疲憊後,友人早已無力與陌生人對話。

根據他的說法,他做的是捷運/地鐵工程的顧問或是技術人員,因為工作,他到過許多地方(像是:香港),但我們沒有在這上面多琢磨。
他說他是個工作非常有效率的人,一天工作八小時,他半天就能完成別人一天的工作,而剩餘的時間,他拿來讀書,自學新的技能。久而久之,他懂得也比別人多。一個維修工作,別的公司要派五六個人去,又因五六個人各有所專,爭個半天,也處理不好一件事,但是他們公司,只要派他一個去,就可以搞定。
他不明白,他看到很多法國人,下了班還一直待在公司不敢走,因為失業率高,怕被裁員。這從來不是他的擔憂,因為他一個人可以抵很多個人用,公司請到他算賺到,要精簡人員,請他最精簡。最近的工作作了有點膩了,他正想著,接下來要去找什麼樣的新挑戰。

順帶一提,也是在這個旅程中,跟法國的學生們接觸,才知道,法國也有嚴重的學歷問題,都是要讀到研究所才找得到工作,但是很多人根本本想不懂為什麼要讀研究所


//2013 春天的故事


2016年7月2日

在馬背上思考「智能」


傻傻馬兒,教我重新思考智能,是若愚般的大智

我們要的智能是什麼樣的智能?我們對智能的認知是什麼?我們面對智能靜靜是什麼樣的心態?這個問提前前後後被討論了好久,因為工作關係,無可避免的一直繞在這個議題裡。我以為處在科技產業的我,已經聽過了各種最前端的想法了,直到我開始學習馬術時,在馬背上,我又重新思考了一次這個問題。

先說幾個近期刺激到我的思考的事。
2015年夏天,聽了場藝術博覽會的得獎者座談,台上其中一位講者說了件事,我印象深刻,他提到的大概內容是,以前的「人工智慧」是工程師寫各種判斷式去模擬出來的人工智慧。而現在的人工智慧,是在大數據的輔助下,不只有判斷與計算,還有蒐集到的資訊,是透過學習而產生的,貼近真實人類行為的人工智慧。

後來,在網路上又看了一篇關於自動駕駛的智能車的道德問題的文章(Why Self-Driving Cars Must Be Programmed to Kill)。這樣的議題是哲學思考裡的經典問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那本書裡還有一整個章節在討論這件事。內容大概是在說,自動行駛的車上路前的一個道德問題是,今天車子前進時,前方有人,煞不住的狀況下,是否轉彎。轉彎的另一方,可能撞上不在車子原本運行軌道上的人,那車子要如何判斷。這樣的問題,平常是以火車坐假設,但是換到一般路上,沒有固定軌道與路線的車上時,整個變得越加複雜了。進而去探討,當科技一直發展,走在技術最前端的人,擁有思辨的能力的重要性。也就是,如果在做一件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的時候,所要具備的,知道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能力。

這些刺激,讓我領悟到所謂的「智能」或所謂的「人工智慧」,不是一味的精益求精,也不是費盡心力像個人,不是通過圖靈測試(Turing test)或是贏過一代棋王,就是了不起的偉大的人工智慧,而是機器能自行運作到到某種極致時,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對一個智能的什麼的期待究竟是什麼?我們希望它自己知道我們想要什麼,然後就自行完成嗎?我們希望他能完成人類可以完成的活,然後就可以輕鬆擁有以往負擔不起的便利嗎(Siri vs. 聘用人類特助)?


幫上完課的馬兒沖涼

年初,我學習了馬術,在馬背上,我又重新思考了關於「智能」的問題。
馬是在車出現前的一種交通工具,我總當他是車的超級復刻板。如果拿馬跟智能車來看,「馬」在某方面看來,實在是超智能的,與生俱來的智能車!因為一匹馬是絕對不會跑去撞到另外一匹馬的。我在學習騎馬的過程中,總是有控制不好馬的時候,也就是我給馬兒的指令不夠明確,讓馬兒困惑地亂走一通的狀況,但是即便我讓馬兒跑起來,即便我控制不好方向,馬怎樣都不會往另外一隻馬或是牆上衝去,牠撞到東西前,就會自己停下來,我控不好方向,讓馬衝向一另一匹馬時,只有我會被教練斥責,但是馬是不會撞上去的,因為他是個有意志的生物體,他完全沒有道理要跑去害自己受傷。

此外,馬兒是膽小的生物,加上馬場的馬兒被人類飼養在很安逸的環境,有時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受到驚嚇,發生爆衝的狀況。對於初學者的我,教練教我處理馬兒爆衝的狀況就是人自己要先穩住,給馬兒停下來的指令,如果馬兒不停,那就要引導馬兒到牆角去,避免馬兒隨自己的自由意志亂跑,這樣馬背上的人無法預料馬兒的下個動作時,就容易被馬兒甩下來。馬兒被導到牆角後,不會讓自己往牆上撞去(只有人類才會撞牆自殺),自然就會緩下來了。

馬兒其實傻傻的,沒有太多想法,騎乘者稍微對他施壓,他就會往反方向「逃跑」,至於「逃跑」過程中,遇到什麼障礙或狀況,反正牠就是被要求要跑那個方向,其他的他就會以讓自己受到最少傷害的方式去完成。
馬兒是逃跑形生物,靠著牆才有安全感,只是放任牠靠牆,撞牆的就是我了⋯⋯

一個有自己的腦的交通工具,在馬身上好像有些部分就變得單純的許多。馬雖然匹匹有自己的個性跟情緒,但是基於馬一定不會讓自己受傷,所以只要駕駛牠的人能穩在馬背上,基本上時不太容易發生騎手與馬兒一起毀滅的狀況。而車子會自行運算後,相當於是有了自己的腦,他的腦是人造的,所以不會受驚嚇,不會有情緒,也不會有沒來由的脾氣。但是他對外在環境的判斷呢?到底是車要自己判斷用什麼方式照護使用者;還是車只要判斷要如何保護自己,並連帶保護使用者;還是他只管自己運行,但是讓使用者很容易的能夠引導他完成工作目標?

每匹馬兒都有自己的脾氣,這天這批馬兒,死活不讓我牽走

雖說,我還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得不出什麼結論,但是,智能這件事,不也還是在進行中嗎?怎麼會有個解呢?只是馬兒教會了我一些新想法,於是分享分享。


關於「智能」、「人工智慧」、「科技」的思考,我還喜歡下列這些:

  • Rodney Brooks: Why we will rely on robots
  • 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The Second Machine Age: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y)by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 安德魯‧麥克費  (Erik Brynjolfsson,Andrew McAfee)



2015年9月28日

Szimpla Kert | Budapest 廢墟酒吧孕育了文化

曾有一次入住民宿時,民宿的主人不在,留下鑰匙跟一大串的注意事項與旅遊相關資訊後,在最後留了一句:「Get lost」

旅行中,「迷路」其實是件很浪慢的事。有行程的時候,整個旅遊的過程就是搭車搭船搭飛機,看一眼,拍照,完成「到此一遊」的工作。不外乎是應証一下旅遊攻略說的對不對,或是佩服一下拍旅遊書或明信片的攝影師比較專業,比較差的就是「啊!沒開/維修中」之類。 而「迷路」就不同了,是種:「迷路都迷路了,所有的偶遇都是驚喜,每一個景都是賺到」是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喜悅。

這次要說的就是我迷路時意外得到的驚喜。這天,一個人在 Budapest (布達佩斯) 亂晃時,瞧著一旁的屋子,著實也太花俏,看門沒關,左顧右盼了一下,也沒人擋我,就走進去了,想不到裡頭別有洞天。

門口就如此般的是各種有趣的塗鴉或裝飾



逐漸走到中庭,就是看到這樣的景觀,繽紛一陣的高腳桌椅與布幔,半空中還有盪鞦韆的紅帽矮人



定睛又瞧,兩側滿滿的各種不同路線的酒吧,不過我路過的時逢白天,都沒營業,看樣子我是在店家們準備時未關上門的湊巧中晃入的。



整個地方,目不暇給的,充滿各式各樣的巧妙,簡直是創作者一顆滿溢到爆炸的藝術魂在這裡徹底崩解,絲毫不肯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的塞進各種創作,非要把這地方淹沒不可




想當然兒,廁所也「難逃一劫」


上到二樓依舊是如此般的光景。





由二樓往下瞧中庭的樣子


我想,這是前一晚的盡興灑脫








還有什麼比這個sign更適合這裡??





爾後,才找到它的相關資料,Szimpla Kert ,也就是 “Simple Garden” (我覺得這個不要翻成中文的好),是很早開始「廢墟酒吧」這個概念的地方,在2002年的時候,由這個地方開始,把老工廠改作酒吧、藝文集散地、露天影院(原文用字:open-air cinema and pub)想要發掘老地方的新價值,想要給次文化一個出口,想要重新找到這個城市的被遺忘的美好,也孕育了永續城市的概念。由這兒開始的兩年間,在 Budapest 興起一陣廢墟酒吧的風潮。此外,這邊也有他自己的電影文化,像是舉辦享譽歐洲的「AniLogue 國際動畫節(AniLogu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就是從這裡開始籌辦的,直到2009年才分為Budapest 與Wien(維也納)兩地共襄盛舉。這邊算是一些新想法、新潮流、新概念孕育的地方。(更詳細的介紹還是連去網站上看吧~)

或早,或晚,或一個不經意,到這裡感受一下爆炸般的生命力吧,即便是在只有寥寥數人隨意散落在各種角落上的靜謐時分,都能感受到來自整個空間從牆上、地上、椅子上⋯⋯各處,傳來的躁動。




Szimpla Kert
Kazinczy utca 14, Budapest 1075, Hungary
http://www.szimpla.hu/
Opening hours(點連結,上官網確認他最新的營業時間)
Monday - Thursday: 12:00 to 4:00
Friday: 10:00 - 04:00
Saturday: 12:00 - 04:00
Sunday: 9:00 - 05:00


關於布達佩斯的廢墟酒吧「們」
http://ruinpubs.com

2015年1月7日

CES:Intel Keynote 2015 整理


(鄙人真心誠意的建議您,親自觀賞影片,因為在下的中英文能力都很有待商榷)


Intel 今年Las Vegas 時間一月六號下午在 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針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發表三大趨勢:
  1. Computing Unleashed 
  2.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3. The Wearable Revolution 
針對這三大趨勢逐一解釋並邀請相關的合作對象發表 Intel 的技術在各領域的影響。

1. Computing Unleashed
人活在三維(3D)空間,但是科技把一切平面化(2D),讓人在使用電子產品上處處受限,現在這樣的限制將隨著 Intel 的 Real Sense Technology 漸漸消失,這項技術在訊息輸入上是三維的輸入方式,也就是他會去偵測深度(depth),使得使用者與電子產品的互動越來越直觀 (intuitive),並且越來越不受制于線路(Wire-free)。也就是以後操作電腦就不會受制于滑鼠、鍵盤一類的東西,可以隔空以手勢對電腦下指令(relavant)。
首先是 Dell 展示他們在 Venue 7 8000 的拍照上採用這種技術,所以可以在拍攝後在調整焦距。這項技術可以偵測靜態與動態的指令。接著展示在髒亂的環境中操作儀器,像是邊煮飯邊用油油濕濕的手在電腦上查閱食譜。TrueKey 透過臉部偵測來替代手動密碼輸入。並同時展示了無線充電。最後請到HP來談談它們的3D輸入(掃描)與輸出(列印)技術。3D輸入的部分為 Sprout,透過3D掃描與投影機,讓使用者直觀地與電腦互動。而3D輸出(3D列印) 則推了 Multi Jet Fusion,講了許多的數字,不過大意就是他提高速度與品質並且降低成本。
以上一切會帶來不以往的使用者體驗與引領下一波的工業革命。(在這充滿希望的小結中,最近看了本好書,推薦給各位:The Second Machine Age by Erik Brynjolfsson & Andrew McAfee |第二次機器時代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 與 安德魯‧麥克費 著。看完這本書可以降低不必要的科技恐慌)


2.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關於世界萬物皆有靈這部分,以智能居家與智能機器(Intelligent Robotics)為兩大重點。
智能居家延續先前的TrueKey,推出手機輸入密碼加上臉部掃描辨識的方式來開鎖。
智能機器則是先邀請了iRobot 介紹他們那個可以從遠端出現在辦公室的恐怖機器人Ava(relavant),Intel 賦予它自己找路的能力,也就是只要告訴他目的地是哪,他便可自行辨識各種障礙突破重重難關抵達。相同的能力被放在 Drones 裡障礙偵測,加上他的飛行功能,就可以讓機器深入許多人不容易到達地地方,不論是做記錄、傳送物資等(relavant:TED Talk)(relavant: Flying Robot


3. The Wearable Revolution
首先介紹了今年推出鈕扣般大小的晶片模組 Curie。因為它很小,所以讓穿戴式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更可以在功能外堅固美觀(這部分Oakley的CEO講了許多話)。
另一個重點是把穿戴式產品的觸角往醫療方面發展。他們針對視障(visual impairment)推出穿戴在身上的感應器,因為視障人士需要花比一般人還要多的力氣去注意發身在周遭的事,所以透過穿帶在身上各處的感應器震動來協助感知,降低視覺的負荷。這同時也請到Intel內部苦於視障問題的員工現身說法。
最後請到在 Intel 舉辦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團隊 NIXIE 介紹他們可穿戴又會飛的相機。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把它丟出去拍張照又自己飛回來的相機,NIXIE團隊接下來會持續著手于產品優化(如:外觀)。


最後總結,未來一片美好。
另外,Intel 由於深入各式各樣的層面,所以希望各路人馬都能為為他們效力。




〖以下是影片的截圖與相關內容〗


01:38) Brian Krzanich showed up



4:45) three forces shaping this next technology wave

Computing Unleashed 
2D(keyboard, mouse, screen...) turning unwired 3D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Everything becomes smart and CONNECTED 
The Wearable Revolution 
Mobile computing becomes personal  



5:36) Computing Unleashed
limited to flat
2D --> 3D
computer can senses : see, feel, understand ..



6:36) Real Sense Technology -- Depth



7:16) Real Sense Ex1: Dell Venue 7 8000 editing photo
integrate real sense
thinest tablets
able to adjust focus after taking photo



9:47) Real Sense Ex2: Real Sense in kitchen
need not to touch



12:36)
more natural way we connect to computer
no longer chained to computer by wires (13:26)
wire-free world



13:38) Wire-free technology Ex: TrueKey
recognise face / no longer forget password
scan face



15:13) Wire-free technology Ex: Wireless power charger




17:53) Dion Weisler (EVP of HP) showed up
Physical world (3D) vs. Digital world (2D)
intuitive input (Sprout) and output (Multi Jet Fusion)



20:16) Sprout by HP
3D scan / intuitive scan
easily bring things from physical world to digital world
scanner  + projector



22:20) Multi Jet Fusion by HP
3D printing
Three fundamental problem: speed, quality, cost
(lots fancy data/number)
trigger for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25:54) Dion Weisler left



26:57) What can be expected in there FUTURE
interactive with floating (3D) display
virtual in-the-air keyboard




28:30) Intelligence Everywhere: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internet / connect to everything in our life
unconnected is smart than connected



29:31) Front door TrueKey(Real Sense) + ADT
residential / password
enter password by phone -> recognise face -> disable alarm / unlock the door



 31:15) Intelligent Robotics iRobot
able to sense the depth / figure out the route itself




34:42) Drones (ref)
ADAPT / navigate
GPS + motion capture
let the system recognise obstacles itself to reach the set goal
deliver


38:42) Drones navigate




42:14) The Wearable Revolution
natural extension of computing
personal
MICA




 43:08) Curie
(43:49) Curie showed up




47:00) Colin Baden (Oakley CEO)
Fashion/Design + Technology
With Intel (Curie), function/component are easier to be compressed into small space --> beautiful design




50:52) Expending the Possiblityies
assist Visual impairment
sense the environment


52:34) Darryl Adams (Intel employee) share his experience about visual impairment
able to sense the changes happening around
feel the missed gap
better engage conversation




57:35) NIXIE
Wearable camera that can fly
quickly accessed
59:42) demo




1:01:45) conclusion


1:02:30) one more dimension: Inclusion

Full representation at all levels in 2020

1:05:38) Diversity
women and under-represented minorities as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1:07:34) Moore's Law - Intel's achie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