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吃在歐洲



我很愛吃,加上身邊的親朋好友各個都是不同形式的老饕,耳濡目染下,算不上是什麼懂吃的人,但也小有心得。而在歐洲旅行過幾個地方後,對於找餐廳這件事有些竅門可以分享給大家。

首先,在歐洲地區,一間「好餐廳」的概念是跟在寶島台灣不太一樣的。
在台灣,在路上要隨意挑間不錯的餐廳或店家,看牆上有沒有跟某些個可靠的對象的照片。
諸如:
精緻的中式料理老字號,牆上可能會有早年政要官員的照片
而親民的小吃店,就很可能有某些美食節目造訪過的痕跡


常常在歐洲的街頭走,並且留心所有餐廳的門上貼紙,就會發現,有Michelin 貼紙的店家還真不少。但是看到Michelin 貼紙先不要衝動,事情沒有那麼容易!


一般我們常討論的或是報章雜誌上美食家們再談的 Michelin 餐廳指的是有星星(star)(一個長得很像花的形狀的符號)的 Micheline 餐廳,但是 Micheline 發出去的不只有星星而已還有「叉子(criteria)」和「Michline 寶寶(Bib Gourmand)」,他們之間略有差別,而不同地區會搬發出去的符號與頒發標準也略有不同,詳情可以參考:Michelin Guild Dictionary
而這邊我就簡單地講一下:

  Star
星星的等級有一顆至三顆,最好的是三顆。有星星的這些餐廳,都是經歷過很嚴格的匿名考驗的,從服務態度,每一道料理的面面俱到,或是有特別用餐體驗⋯⋯等等。當然通常這些餐廳都價格不菲,因為除了料理以外,還包括整個用餐過程的精緻程度。而同一位主廚名下的餐廳也會有不同的星星數
如:Le monde de Joël Robuchon 這間在巴黎、倫敦、台北、拉斯維加斯、香港、新加坡⋯⋯ 都有設點的餐廳,每家餐廳的星星數都不相同。

   Criteria
刀叉的等級有一至五副,五副為最好,餐廳整體還不錯的就會擁有刀叉,基本上就是料理新鮮、調味得宜,以一般的標準來說,令人滿意的就會擁有。

   Bib Gourmand
米其林寶寶頭主打物美價廉,餐點除了要好之外,價位還不可以超過某個金額,好比以法國來講,巴黎地區比須低於 €35,其他地區必須低於 €29。或者是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驚喜。

就 Michelin 的標準來講,我個人是覺得,如果只是想要找間好餐廳,有個愉悅的聚會的話,刀叉的餐廳就很不錯了。而星星等級的餐廳,就是給那些超級饕客在舌尖上挑替用了,或者是想要有非常不同於一般的用餐體驗(用餐過程中還在巨大窗前俯瞰整座城市,食物端到面前還會動來動去⋯⋯之類)。






除了Michelin 平等之外,Tripadvisor 是我最常用來找餐廳的標準之一。
在 Tripadvisor 的網站或者APP可以很找到所指定的地點附近的餐廳以及大家的review。走在路上的話,在貼紙上有年份或者標示等級的會比沒有任何標示,純粹一張貼紙的還要好。此外,如果這間餐天同時俱有Tripadvisor 和 yelp的推薦,那通常不錯。
Tripadvisor 每年都會有個評鑑,評鑑結果會公佈在網頁上,得獎的餐廳酒會在餐廳門上貼上得獎年份的貼紙,有些則是放上一張有圈圈等級的證書。
PS 使用網站時,可以先到網站右上角選擇語言。






這兩個是比較大的參考方向,但是因為地區的不同,標準或普及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除了這兩個參考方向之外,還有些當地的評鑑,也是個參考方向,但是由於不同文化不同飲食習慣的人口味會有所不同,所以也很難有絕對標準,還是得自己嘗試之後才會知道哪一個評鑑標準比較和自己胃口,我自己就曾經吃過很不知所以然的米其林刀叉餐廳,盯著食物許久都無法理解他如何拿到貼紙的。


話說回來,其實多留一點心,自然而然就會有某種偵測美食的雷達。
站在店門口,從店家裝潢的方式,菜單的排版,或者食物的照片(不論畫質好壞),店員的穿著與神情,或多或少就可以預料會吃到什麼樣的料理了。而這件事也不是那麼容易三兩下就偽裝的不留痕跡,因為一個用心在料理上的主事者,有意無意的就會在餐廳料裡以外的各個細節中留下痕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